为破解建设用地指标紧缺难题,探索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,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,金乡县着力探索非整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,选取卜集镇为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增减挂钩项目试点,建立“政府引导、土地搭台、镇村联动、整体推进”的工作机制,开启“拆”废“腾”地新模式,拆除连片废旧“空心村”房屋,兑现货币化补偿,整理土地复垦耕地,为经济腾飞项目落地释放“新空间”。近年来该镇通过实施“小挂钩”试点改革项目,先后发放补偿资金1200余万元,新增供地指标150余亩。探索出了一条既改善了农村整体面貌,又解决了用地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新路子。实现了政府、集体、群众的多方共赢。
一、坚持“四环紧扣”,激活内生发展动力。立足实际、精准聚焦,紧扣“四环”全面夯实体制机制基础,全面激发激活内生动力。一是出台一套方案,全框架指导。出台印发《金乡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增减挂钩工作方案》、《小挂钩项目业务实施流程》等指导性文件,明确实施条件,项目区主要选择集中连片的废弃房屋、闲置宅基地,与耕地相连,单个地块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,保障规定动作整齐划一。二是配强一支队伍,全天候靠上。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增减挂钩工作领导小组,由县、镇主要负责人任组长,国土、财政、审计、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,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具体负责增减挂钩项目的组织、协调和推进等工作,专班推进工作得力。三是依靠一个平台,全保障资金。依托“市土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”平台,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,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,全额出资结算前期调查、拆迁补偿、复垦验收、后期管护等资金投入,切实解决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资金问题。四是组建一个模式,全流程监管。严格规范管理制度,镇级开展土地调查摸底,按照“一户一档”标准,即每户都有平面示意图、登记表、意向书、三维照片等收集基础数据;履行复垦区管护协议,明确管护责任,组织村对复垦后土地进行统一管护,严禁“非农非粮化”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收集材料,审计、财政等部门联审复核,全流程监管。严格执行“三公示”制度,即调查结果公示、补偿结果公示、安置结果公示,切实保护农户利益。
二、明确“三个原则”,分步实施稳步推进。提高政治站位,加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的积极性、主动性,全力以赴推进“小挂钩”项目实施。一是“全面动员、试点加分”原则。作为全县试点项目镇,卜集镇召开镇村干部动员大会,宣读《卜集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》,明确条件,全面动员,设立“小挂钩”工作英雄榜,发布各村揭榜实施考核奖励办法,鼓励各村主动摸排申报。二是“由易到难、分步实施”原则。由科级干部牵头,带领国土所、村镇办、管区书记等组成联合工作组深入现场了解情况,根据面积、房屋新旧、住人情况等研判难易程度,杜绝盲目扩大范围,制定分批实施方案。三是“三个100%”原则。树立“一盘棋”思想,凡是申请实施小挂钩的村,要确保申报片区群众同意率100%、拆除率100%、满意率100%,坚持“好事办好”,避免出现知难而退、负面舆情问题。
三、做到“五个统一”,打牢夯实程序关。房屋征收工作是“小挂钩”项目实施的成败关键,要按照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,周密安排、落实责任、严把程序,扎实做好实施和验收工作。一是“统一标准”,根据方案,卜集试点村同一时间启动,入户做工作,全县统一制定征收补偿、奖补标准,同一宣传口径,一把尺子量到底;二是“统一流程”,严格按照入户评估、专题会议、公示公开、签订协议等县定的工作程序,逐一落实,留好影像资料,做到全程可回溯;三是“统一验收”,根据腾空状态、无门无窗的标准进行验收,对符合条件的兑现奖金奖励;四是“统一查缺补漏”,在项目区内摸排登记前期已拆除的断壁残垣,将断壁残垣评估单同补偿、同结算,打消群众顾虑;五是“统一接受监督”,公布电话供群众咨询政策、接受举报,全过程阳光操作,截至目前,无一户信访和热线舆情事件发生,真正做到群众明白、干部清白。
四、把握“三个关键”,突出以人为本理念。坚持群众利益至上,聚焦群众需求、站稳群众立场、解决群众难题,保障农民的知情权、参与权和受益权。一是强化组织领导,组建能打硬仗的队伍。卜集镇成立由书记、镇长任双组长的工作推进专班,镇党政联席会先后7次研究推进“小挂钩”工作,集中实施阶段坚持一天两调度,及时掌握工作进度,破解卡点堵点。以管区为单位成立四支突击队,抽调国土、执法以及工作经验丰富的19名干部进行集中攻坚。同时坚持发挥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,村干部带头划片包保,家族亲属带头签订协议,精确摸排了重点户的意向、社会关系等信息,为工作实施提供了坚强的基础保障。二是注重宣传动员,切实做通群众思想工作。“小挂钩”是以货币化补偿为主,部分群众思想上仍存在顾虑。卜集镇重点给群众算好“经济账”,动员群众把握机遇,变“危房”为宝,给群众吃下“定心丸”,即补偿资金到位后再实施拆除复垦。三是关注群众需求,“一户一策”解决疑难问题。对切实有住房需求的群众,由村级统筹调换村内空闲宅基地建房;对项目区内有争议的宅基地,由镇村联合进行调处化解;对在省外务工群众,采取视频委托等形式,由近亲属代为负责相关协议签订等事项。以上问题处理过程均实行阳光操作,截至目前无信访和舆情问题,整体工作平稳推进。
五、算好“三本大账”,节地产出“双提升”。创新节约用地机制,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“减法”换取发展空间“加法”,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引导土地供应向质量和效益“双提升”。一是政府实现指标结余,目前申报实施的“小挂钩“项目已在市自然资源局完成项目立项,涉及到的殷李、周集等5个村已经完成征收协议签订和房屋补偿资金发放工作,正在进入房屋拆迁和土地整理阶段,计划可拆迁复垦耕地83亩。二是集体实现质效双收,项目区复垦验收合格后,村集体采取每亩不低于1000元的价格进行整体对外发包,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,面积最大的殷李村预计每年可增收4万余元。项目区基本都是“空心区”,硬化、排水、环境卫生条件较差,不适宜居住,拆除复垦大幅提升村庄人居环境,增强群众幸福感。三是群众实现变“废”为宝。项目区涉及5个村130余户群众,待拆除废旧房屋、断壁残垣120余处,已发放房屋补偿资金近500万元,将真金白银兑现给群众,真正做到群众受益、群众支持,实现政府、集体、群众的多方共赢。
暂无评论
要发表评论,您必须先 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