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成车企估值体系关键一环,吉利如何制胜?

在漫长的汽车发展史中,发动机、变速箱和底盘“三大件”一度被视为定义汽车优劣的黄金标准。但随着行业从燃油时代全面向新能源时代迈进,定义的标准已经改变,在“软件定义汽车”、“智能化是竞争下半场”的共识之下,车企竞争趋势正从制造属性转向科技属性。

最新的一个行业样板来自吉利。2月23日,吉利品牌正式对外发布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——“吉利银河”。发布会现场,除原型车“银河之光”及首款车型“吉利银河L7”之外,吉利还将旗下一系列具有颠覆实力的尖端智能科技进行集中展现,同步发布了神盾电池安全系统、雷神电混8848,以及全新汽车操作系统“银河N OS”。

如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所言,吉利银河是一个载体,它汇聚的是吉利全体系的技术力量、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体系、天地一体的尖端科技生态体系。

一系列重磅信息背后,吉利汽车(HK:00175)对外传递这样一个信号:吉利的科技实力正在不断增强。放在行业竞争趋势转向科技属性的当下,带着科技和颠覆标签而来的吉利汽车,值得资本市场期待。

科技成车企估值体系关键一环

当前的汽车行业,以科技撑起高市值最典型的例子,非特斯拉莫属。过去2022年,这家车企股价惨遭滑铁卢,但依然以6162.4亿美元的位列全球市值第一,大幅领先排名第二、第三的丰田和比亚迪。

稳居市值榜首的特斯拉,依仗的显然不是销量。统计数据显示,去年全球卖得最好的是丰田,总销量1010万辆,特斯拉只有它的约1/8。即便细分到新能源市场,特斯拉也不如势头强劲的比亚迪。

那不靠销量,特斯拉靠什么撑起了全球第一的市值?众多观点把答案指向了:技术创新。

在资本市场中,特斯拉虽面临销量、市场份额、安全性等诸多质疑,但大多机构都无法否认其产品所具有的破坏性技术优势。亦因为在技术上的领先和创新,使得特斯拉的估值体系甚至可以与科技公司对标。华尔街著名证券分析师Adam Jonas表示,为了在团队内评估特斯拉的企业价值,负责人由汽车行业分析师换成了科技行业分析师。

技术优势最终决定的往往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。目前,特斯拉在新能源的主导地位不言而喻,至于毛利率,2022财年为为25.6%,而业内公认最赚钱的丰田,2022财年毛利率仅9.5%。这也是众多投资者乐于投资特斯拉的重要原因。

资本市场的倾向不难理解,现在的汽车已经从简单的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智能移动终端,智能驾驶、智能座舱等技术成为汽车发展的全新驱动力,车企想要得到更多投资者的偏爱,必须注入更多“科技”基因甚至成为一家科技公司。

吉利汽车多次强调,要拿出All in的勇气持续实现科技突破,CEO淦家阅在今年的新春寄语中重点指出,汽车行业的终极制胜因素一定是科技。长安提出“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”的目标;奇瑞发布“瑶光2025”战略,加速向全球科技公司转型;长城宣布向“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”转型;大众汽车明确2030年将从一家传统汽车制造商真正转型为一家科技公司。

吉利的科技新故事

转型方向有了,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公司都会成功,科技公司的核心在于技术能力,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撑,短暂的热度难以支撑企业的长期发展。对于这点,吉利有着深刻认知。相较于其他自主品牌,吉利在技术上的坚持和沉淀也更久、更深。

众多周知,特斯拉研发投入巨大,吉利在这方面的投入也是行业内数一数二,在当前最关心的的新能源领域,吉利早在2006年就开始研发,十几年投入近千亿元,专利技术累计达3500多项。仅新能源架构,10年前就开始投入数百亿打造。

淦家阅认为,“硬科技创新”是一个长周期工程,真正的赢家,没有一个不是长期主义者。也正因为吉利在造车硬科技上,长期坚持去做一些“吃力不讨好”的事情,成效来得更加猛烈。

在吉利银河发布会上,淦家阅多次用“超越同级”来形容首次搭载在银河L7上的神盾电池安全系统、雷神电混8848和全新银河N OS三大重磅科技。

具体来看,“神盾电池安全系统”跳出了行业当前“保护一块电池,防止电芯自然”的框架,构建起一整套基于电池又融合了架构、整车、智控、云端的“无盲区”安全防护系统,还首创深入到细胞层级的防辐射安全,避免了电磁辐射损害。

“雷神电混8848”独有的“三挡变频电驱”,创下了44.26%的量产巅峰热效率,百公里加速仅6.9秒,还能支持弹射起步,Kick down还能再加速,超越同级所有混动车型,打破了目前市面上混动车型“混动不性能”的魔咒。

全新的银河N OS是吉利全栈自研的分布式操作系统,既能满足汽车安全性要求,又能接入万物互联的精彩生态。同时,基于吉利卫星的“天地一体”版银河智驾方案将很快推出,吉利银河将率先量产搭载跨层记忆泊车、高速紧急羚羊避障、低速探索穿越等最新智驾技术。

可以说,在车企向科技公司转型的路上,吉利再一次走在了行列前列。科技的驱动也被吉利视为创造“高价值”的法宝,对标特斯拉,尖端科技也将推高吉利的盈利能力以及长期市场竞争力。科技属性不断增强的吉利,已经获得市场的认可。华西证券报告指出,中长期看,吉利汽车有望持续发挥技术硬核的优势,在品牌力、产品定义及创新营销等实现弯道超车,同时发力海外市场,剑指国际一线车企。

相关推荐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