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王镇有这么一个特殊群体:他们拥有多重身份,既是村里的困难群众,又是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管理员、社会事务管理员、公共服务管理员。去年,大王镇吴家村48岁的高玉霞,就成为了其中一员。
由于丈夫因病一直瘫卧在床,为了照顾丈夫,高玉霞外出打工很不方便,家庭经济来源缺少保障。就在高玉霞一筹莫展之际,村里第一时间为其申请了公益岗位,在经历过报名、民主评议、培训等流程后,她成为了一名“乡村公益岗”专员。“真想不到,自己在家门口能拥有一份工作,村里有活就会给我打电话,时间也不长,既能照顾家里还能按月领钱,家里人特别支持我。”高玉霞高兴地说道, 她主要负责配合开展文明实践活动、信息下达上报等,工资按照小时计算,每个月能有400元钱岗位补贴,不仅家庭收入有了提高,而且时间灵活,方便照顾家庭,这些让她感到很满足。
在吴家村,像高玉霞一样,共有6名村民走上了公益性岗位,他们来自脱贫享受政策人口、农村残疾人及农村大龄人员(45-65周岁)等群体,经过组织招募、资格审核、协议签订和技能培训,走上公益性岗位,靠自己的劳动换取经济收入,改善了生活,精神面貌也得到了很大提升。
就业是最大的民生。我县持续落实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,重点针对城乡就业困难群体,开发公益性岗位,积极消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长期失业人员,实现了更广泛的就业帮扶,发挥了岗位作用,提高了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。目前,已帮助6000余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。
提高就业困难群体收入水平、推动共同富裕是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的出发点。在岗位设置和人员安置上,广饶县既照顾弱势群体、做好兜底保障,同时也结合各镇街实际情况,注重服务效果,做到扩容为表、提质为里,数量与质量并重。坚持需求导向,镇街采取综合设岗或单独设岗等方式,统筹设置岗位类型。积极探索“多员合一”“一岗多责”等模式,建立岗位动态调整机制,根据乡村发展实际和民生民情需求,动态整合岗位职责,统筹安排人员力量,实现最佳综合效益。精准聚焦城乡大龄失业人员、零就业家庭成员、低收入人口等,设置相对应岗位,解决了部分因缺知识、缺技能、自身能力不足、不能外出务工等劳动力的就业问题。同时,通过公开发布岗位信息、自主报名、民主评议、公示等程序,精准识别符合条件人员,提质提速做好上岗工作。坚持“务实高效、安全有序”的原则,分批次、小规模对城乡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岗前培训,培训内容包含城乡公益性岗位政策规定、职责任务、卫生防疫、消防知识、职业道德、专业技能、岗位知识等,全面提升了他们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专业技能,让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长期失业人员“就业有岗位、工作能增收”,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、安全感。
暂无评论
要发表评论,您必须先 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