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非遗赶“时髦” “线上传艺”年味足

近日,在广饶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——陈官短穗花鼓传承基地,短穗花鼓传承人张兰青正在通过直播的形式,演出短穗花鼓节目,年味弥漫在直播间内外。连日来,广饶县将短穗花鼓、孙斗跑驴、高斗葫芦雕刻等精彩的非遗内容,通过短视频和公众号等渠道进行“线上传艺”,在春节期间播出,让更多人在家也能感受本土非遗项目,领略非遗文化的魅力。

“陈官短穗花鼓起源于明清时期,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,起初只是祖辈们讨饭的一种营生。后来,经过不断地加工提炼和创新,并吸收戏曲等其他的一些表演形式,这门艺术更加耐看。”张兰青介绍说,“短穗花鼓的独特之处是用鼓锤下面的疙瘩来击鼓,不学上三年五年是打不到这个鼓的。”

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这一民间艺术,张兰青将短穗花鼓技艺引入校园,免费向学生们传授。张兰青的学生牛一帆告诉记者,她从四岁开始学习打鼓,已经学了14年了,参加的演出有300余场。“学习短穗花鼓不仅可以锻炼身体,还可以更多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,将这一民间艺术传承下去。”牛一帆说。

这段时间,张兰青还录制了许多课程视频,借助短视频平台播出。“以前都是在舞台上表演,表演完了就下场,很少有机会能聊一聊短穗花鼓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。现在通过线上平台,可以向年轻人更充分地讲述短穗花鼓的故事,让他们有兴趣了解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将它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。”张兰青表示。

陈官短穗花鼓,这项起源于明清时期的民间艺术,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,而今赋予了新的表演内容与生机活力,极具民间文化特色和时代风韵。民间艺术本身源于生活,通过“线上传艺”,能让更多人熟悉这项非遗文化,也让它焕发新的光彩。(记者 关晨歆)

相关推荐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