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是锚定工作目标不松劲。为贯彻落实好省市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部署要求,召开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落实会议,成立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专班,健全街道、管区、村居三级工作组织架构,明确了时间表、任务图,做到定责、定时、定人、定效,倒逼责任落实、措施落实、工作落实。
二是甄别三种类型底数清。按照“所有权与管护权相结合”“谁主管、谁负责”原则落实管护主体、责任单位和管护责任人,党的十八大以来,全街道实施扶贫项目共79个,总投入各类资金5660余万元。在项目类型上,实施公益性项目45个,经营性项目34个。在资金来源上,上级拨付扶贫资金5370余万元,共实施76个项目;其他资金290余万元,分别是威海枣庄协作资金、市供电公司捐赠资金、库区移民资金。在资产确权上,79个项目全部分别确权到位,做到了资产清。
三是紧盯五个环节强规范。聚焦联动高效。街道财政所、经管岗、农林岗、水利岗、乡村振兴等部门和45个村居联合办公,按照“以账查物、以物对账”原则,采取“过筛子”的办法,逐一核实资金、项目、资产、收益情况,确保项目资产移交及时,所有资产现状与账簿资产登记信息一致、资金入账与实际投入一致,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录入资产台账与线下台账一致。聚焦权属界定。根据项目实施主体和资产属性,按照“谁实施、谁负责”原则,科学界定资产权属,79个扶贫项目均做到了资产确权到位、手续办理齐全。聚焦管护运营。建立健全项目资产管护制度,实行扶贫资产分类运营管护措施,项目资产权属所在村明确村居支部书记为资产管护责任人,每月巡查不少于2次,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有关情况,确保资产管护落实到位。聚焦收益分配。按照“村提方案、镇级审核、区级备案”的程序落实项目收益分配,对34个产业项目建立资产收益收支台账,及时公示公告项目日常运营、管护、收益分配状况等,确保扶贫项目资产收益发挥最大效益。聚焦工作作风。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专班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,督促管区、村居及有关部门加强日常监管。同时,以“三比三看”作风提升年活动为抓手,建立健全制度篱笆、织密监督笼子,盯紧人、盯牢钱、盯住事,确保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高效推进、精准落实。(山城街道)
暂无评论
要发表评论,您必须先 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