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 社会稳定,发展才稳定。今年以来,岚山区聚焦防范化解平安建设领域风险隐患,探索实施镇域平安建设风险评估新机制,变事中处置为事前防范,变被动处置为主动应对,实现关口前移“治未病、保稳定”,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。
以创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为目标,今年,岚山区出台风险评估实施办法,创新实行“1+3+3”工作机制。
着眼“评什么”的问题,该区立足本地实际,列出“一张清单”,围绕安全生产、治安防控、公共卫生安全等10个方面、30个具体评估小项,明确风险隐患评估内容和责任单位,小切口、全方位、大格局提升风险评估精准性。
为确保评估流程科学、评估结果精准,岚山区着力在“怎么评”上下大功夫,确定“三个流程”:镇街自研自判,对本辖区内的风险点做到心中有数;部门他研他判,对各镇街做到精准指导;专班共研共判,形成综合评估报告。
在评价机制上,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,对各镇街平安建设风险情况进行量化评分,按照得分由高到低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,分别给予“蓝灯”告知、“绿灯”提示、“黄灯”提醒、“橙灯”警示、“红灯”告诫。
在整改机制上,每季度形成评估报告后,除呈报区委、区政府外,还印发全区各镇街和有关部门单位落实整改措施。今年以来,风险评估共排查出各镇街存在的风险隐患128个,并取得明显整改成效。
在激励机制上,当前,岚山区将风险评估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评体系,对于问题整改及时到位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,在评先树优中优先考虑;对于问题整改不到位、造成不良影响的,予以问责处理。
暂无评论
要发表评论,您必须先 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