坊子区积极探索教育体制改革,通过实行督学责任区管理、深化校长职级改革、构建“教育共同体”等措施,消减城乡教育差异,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、均衡化发展。
一是落实督学责任区管理。划分7个督学责任区,对学校建设、规范办学、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指导监督。在学校校务公开栏或醒目位置设立“责任区督学公示牌”,公开市、区两级责任区督学姓名及联系电话。将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纳入常态管理,各学区确定2名专职管理人员,定期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专项排查、整顿。
二是深化校长职级改革。将全区39名中小学校长职级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,兑现校长职级待遇,激发校长活力。强化管理考核。把学校办学业绩评估结果和校长职级考核结果,作为发放校长职级工资和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。建立校长后备人才定期选拔和考核制度、跨校竞聘制度,先后选拔3批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,实现梯队管理。
三是完善学校理事会制度。改进理事会人员组成办法,将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企业家等吸收进学校理事会,在环境、资金、条件、助学、社会服务、协调社会和家长关系等方面给予学校帮助支持,扩大学校可利用资源。充分发挥家委会协调、谋划、监督和宣传作用,家委会全程参与对学校的检查监督考评,考评结果作为学校对老师、班级、级部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。
四是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。实施名校带动战略,分学段成立崇文、实验幼教等3个教育集团,与16处街道小学结成“点对点共同体”,实现了理念共享、资源共享,打造“城乡教育共同体”,“一校一方案”探索城区学校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学校优质均衡发展路径。
暂无评论
要发表评论,您必须先 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