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 近年来,东港区探索创新“系统部署、精准管控、源头治理、科技攻坚”四位一体的大气治理方式,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。
科学统筹部署,下好联防联控“一盘棋”。东港区坚持统一规划部署,不断深化各责任单位之间的配合与协作,凝聚齐抓共管强大合力。成立东港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体化工作专班,抽调生态环境、住建、执法、交通等部门骨干力量集中办公,聚合力量督办重点难点大气环境问题。组建4个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小组,以老城区片区、新市区片区、大学城片区、港口片区“4大片区”,工业污染源、扬尘污染源、移动源污染、面源污染、燃煤污染源“5大类污染源”为重点,开展联合执法检查,今年已完成4000余个大气污染问题整改
聚焦重点区域,绘制精准管控“一张图”。为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对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,东港区探索精细化管控模式,深入开展核心区域大气监测数据分析和周边污染源调研,明确管控范围、管控措施和责任单位。针对重点区域污染源实际,差异化做好工地扬尘、道路扬尘、散煤及生物质燃烧和餐饮油烟等重点领域的管控,降低污染物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。
强化源头治理,抓牢减污降碳“一条主线”。东港区突出问题导向,聚焦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,加强源头治理,确保标本兼治。优化调整能源结构,加大重点工业企业综合整治力度,扎实推进钢铁、水泥等行业提升改造。科学制定臭氧污染天气管控方案,及时发布臭氧污染分析及管控措施建议。狠抓移动源管控,坚持常态化路检,建立“公安处罚、环保检测”工作模式,实现尾气排放污染闭环监管,每月开展柴油货车尾气监测,严厉打击柴油车尾气排放超标行为。
打造科技“利器”,织密立体监管“一张网”。东港区加大先进治理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投入力度,增强科技支撑能力,促进大气污染防治从“人防”到“技防”转变。利用大气环境智能化溯源管控平台,提前分析研判、发布预警信息,为有效应对不利气象条件提出合理建议。安装3台激光雷达、77台空气微站、9套高空瞭望系统,建立“大气污染走航+激光雷达扫描+智能监管”监控系统,快速锁定污染源。
暂无评论
要发表评论,您必须先 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