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芳
今年前10个月,兖州PM2.5平均浓度为37微克/立方米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16天,两项指标均居济宁市第一,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。
我区把环境质量改善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,围绕重点领域、重点问题,精准施策、靶向发力,强化综合治理、系统治理、源头治理,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向好。
问题导向 强化整改
“我们加强与气象部门会商,每日根据气象条件、污染指数变化,加强分析研判,提出管控建议,确保空气污染治理措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。”区生态环境局分管负责人介绍。
我区利用国省控、镇街站点监测数据和高值区管理机制,紧盯5分钟指标值,重点关注出现规律性高值和异常升高的区域,发现后及时推送相关部门和镇街开展现场排查整改,确保高效落实。区生态环境局组建了现场执法工作组,建立快速响应、排查、整改、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,对问题线索第一时间赴现场开展问题调查核实和执法工作。
我区发挥科技应用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,提高了大气污染发现、治理的精准度。通过颗粒物激光雷达、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、走航监测等技术手段分析污染指数变化,提前研判、精准指导部门管控方向和重点,及时发现解决问题。智慧环保平台全天值守,监控工业企业污染源和用电异常数据,全区移动源执行措施情况,及时推送超标企业、问题企业、点位清单,确保发现问题闭环整改。
多点发力 注重成效
“我们修订了重污染应急清单,将371家工业企业纳入减排清单。严格绩效分级管控,目前对9家已评定企业开展复核,对10家新申报企业开展审核。”区生态环境局分管负责人表示。
区生态环境局聚焦焦化、煤电等重点行业,针对涉燃煤锅炉、工业炉窑企业开展执法检查,确保稳定达标排放。深化了移动源排放管控,开展在用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执法检查,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台账,全区完成喷码5192台,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1555台套,罚款3.65万元。加强车用油品和尿素达标监管,发现超标组织溯源,依法严厉打击和清理取缔黑加油站、流动加油车。
主动对接重点排放单位,协商企业调整检修时间,提前备足生产物资生产配料,减少保障期间车辆运输。全区共62家企业主动减排。协调工业企业、物流园区等尽量减少使用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中重型货车、国二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,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和作业机械。严控社会面源污染,提前谋划抓好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,严查秸秆、生物质、垃圾等露天焚烧行为。
聚焦关键 靶向攻坚
我区强化了扬尘治理,坚持“以克论净”,严控道路积尘,严格落实渣土运输车辆全密闭化措施,规范渣土运输车辆运行。狠抓散煤治理,做好清洁煤推广区域的非清洁煤炭清理替代工作,完成清洁煤推广2430吨。推进“双替代”改造工程,超额提前完成上级下达的6757户清洁取暖改造任务,实际完成7350户。
以“零容忍”的态度持续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高压态势,对管控落实情况开展联合执法检查,对重视程度不够、措施落实不力的,严肃追责问责,以督查问责传导压力,倒逼工作责任落实,确保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既定目标任务。
我区严格管控源头输入,强化对煤矿企业、经营性煤场监管,清理整治散煤销售市场,做好存量劣质散煤置换和煤质检测工作。加强散煤销售点整治取缔,出动296人次,检查78次,立案处罚3起,罚款3560元。
暂无评论
要发表评论,您必须先 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