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岁,便血,不是痔疮,是肿瘤!? ——生活方式惹的祸!

便血通常会被认为是痔疮,然而每年我国有上百万人的便血却是胃肠肿瘤引发的。特别是食道癌、胃癌、直肠癌作为广州市高发恶性疾病,死亡率极高,国内每分钟都有人因此死亡。因为直肠癌的症状跟痔疮极为相似,所以很容易造成误诊,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。胃肠癌症多与生活方式有关,是怎么发生的?应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呢?

blob.png

在广州越秀区工作的小许今年30岁,在一家大型企业做文职工作。三个月前发现大便有血,因为经常伏案久坐,以为是痔疮,没有在意。后来又交替出现便秘、腹泻,浑身无力,消瘦。最近在体检时查出了早期直肠癌,目前正在接受化疗。

blob.png

刚刚30岁的公司白领怎么会突然得上直肠癌呢?

通过了解,我们发现,小许平时经常加班,熬夜是家常便饭,有吃夜宵的习惯,而夜宵多以路边摊为主,偶尔还会跟同事去酒吧喝点酒。由于工作在室内,小许很少晒太阳,皮肤显得有些苍白。经常伏案久坐的他也很少参加运动,正是这些习惯让他误认为自己得了痔疮,殊不知,这些习惯同时会成为直肠癌的帮凶。

研究表明,肉食、酒类等酸性物质的过多摄入会加速癌细胞的形成。同时,熬夜、长时间处在室内、心理压力、维生素缺乏都会造成免疫功能的下降,给了癌细胞可乘之机。

据广州市疾控中心透露,广州市是全国大肠癌的高发区,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。广州市肿瘤监测资料显示,广州市大肠癌粗发病率已达34/10万,十年间发病率上升了50%,每年的增幅为3.63%,而排位也超过肝癌排在恶性肿瘤第二位,成为广州市居民癌症第二号杀手。每天,广州市有7.5个户籍居民被确诊为大肠癌,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。

从2011年在越秀区试点的“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”覆盖人群为40-74岁广州市常住人口(包括本市户籍或本市住满6个月及以上的非本市户籍),2016-2017年度重点筛查50-64岁常住人口,预计可以为12.8万人筛查。筛查方案:大肠癌风险评估问卷和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结合的初筛,初筛阳性人群再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确诊。

广州市东大肛肠院长关海军提醒广大市民:6类人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,包括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、喜欢吃高脂高蛋白食物的人群、长期便秘便血人群、患肠道疾病、胆囊炎等相关慢性疾病人群、长期精神抑郁的人、长期熬夜的人群。这些高危人群50岁以上,至少应该做一次肠道检查。

如何辨别自己得的是痔疮还是肿瘤呢?

痔疮与直肠肿瘤的区别在于,痔疮出血颜色鲜红一滴一滴的,直肠出血则颜色偏暗,出血量偏多,直肠出血还可能融进粪便中出现血便交容。这些只是通常表现,也有特殊情况,所以发现血便就应该及时就医。

blob.png

直肠癌的检测方法有:直肠指检、钡灌肠造影、肠镜等。早期发现会大大增加患者的存活率和治愈率,意义重大。

blob.png

当然,大家也不要谈直肠癌色变,通过调理饮食,调理情绪,多做户外运动,还是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直肠癌的发生。

blob.png

blob.png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权责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如有侵权或违规内容请及时与我方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

暂无评论

相关推荐

微信扫一扫,分享到朋友圈

30岁,便血,不是痔疮,是肿瘤!? ——生活方式惹的祸!